“我们的医用X射线年的艰苦研发,测试超过60个成功的材料配方。防护服采用非铅射线防护材料,可以为广大的医护工作者和受检人员提供安全的防护。”广州市伟迈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金原指着一件材质奇特的服装对记者说。
广州市伟迈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是生产制造X-Ray胶片观片灯、高清口腔视频手术灯、射线防护服等医疗设备的实业公司,是广州市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但对于一家医疗设备公司来说,有着属于自身的融资之“痛”。
“医疗设备公司研发费用占比较高,要持续投入。”胡金原表示。他以公司的产品举例,一件医用防护服,需要经历功能验证、模具制作、获得市场准入等流程,基本投入在100万元左右,临床试验则需投入20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这挤占了公司的大量资金。由于疫情原因,行业整体变慢,再投入研发与日常运转的资金需求让公司的流动性显得“捉襟见肘”。
类似伟迈医疗的企业在传统的贷款机制下,难以获得融资支持。“尽管有几十项知识产权,但并没有合理的评估机制。即使授权银行查信用,也不容易审批下来。”胡金原表示。
但胡金原近日经历了一笔“无感”贷款:“递交材料后,200万元的资金很快就批下来了,全过程感觉很顺利,没有需要额外的材料和流程。”
融资环境的改善得益于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2020年5月,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出台《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根据该机制管理办法,广州市财政每年在广州市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不超过2亿元专项额度,对合作银行发放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符合条件的普惠信用贷款在发生风险损失时,给予最高50%的风险补偿。
有了风险补偿机制的“撑腰”和“壮胆”,银行也就愿贷、敢贷了。“长期以来,普惠客户群体经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低的特点,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银行对普惠金融信贷风险格外关注,对信用贷款投放特别谨慎。”建设银行广州分行普惠金融业务部负责人表示。建设银行是该机制开展以来申报首批补偿的合作机构之一,在普惠金融业务部负责人看来,该机制有效应对了普惠金融信贷风险,很好地激励了金融机构加大信用贷款投放的信心,同时有效提振了小微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在该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建设银行广州分行普惠金融信贷业务快速发展。根据建设银行广州分行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普惠贷款余额超800亿元。其中,普惠信用贷款余额101亿元,政策推出后至今累计投放超400亿元,年均增速达59%,比政策实施前提升了15个百分点。“可见,该政策的实施落地,为银行加大普惠金融信用贷款投放打下了‘强心针’,同时发挥了融资风险分担作用。”
建设银行广州分行认为,“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下的贷款业务使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当前年利率4.2%,对比同期同类企业的贷款利率,融资成本降低40%。按贷款额度300万元计算,纳入该机制的小微企业客户,每年可以节省融资成本8万元,有效缓解融资贵问题。”
作为该机制的受托管理机构,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承担风险补偿机制日常管理服务职责,保障机制持续、有效运行。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子昱表示,截至目前,普惠机制已先后遴选两批共22家合作银行,累计实现普惠信用贷款投放金额超过849.4亿元、35万笔,共惠及广州地区小微市场主体超过11.6万户,户均贷款金额55.8万元,加权平均利率约为5.18%,有效引导合作银行机构加大对广州普惠小微贷款的支持。
我国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长期以来,横亘在中小微企业面前的融资难题,症结包括了信息不对称以及金融企业的畏难情绪。向小微企业贷款,银行因有相对较高的不良风险,这使得银行信贷难以真正渗透到中小微企业中。
根据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模式,广州市财政每年在广州市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不超过2亿元专项经费,对合作银行发放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符合条件的普惠信用贷款在发生风险损失时,给予最高50%的风险补偿。
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以及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的经营性贷款、贷款合同中明确该笔贷款属于无抵押、无质押、无第三方担保的贷款……可见该药方直接瞄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发力,以真金白银来对症下药,消除银行“惧贷”的“后顾之忧”,增加“敢贷”的底气。
该机制本质是多方联动风险共担,以补偿合作金融机构部分风险损失的模式,进一步增强银行敢贷、愿贷的信心,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唯有多方面协同联动,才有助于改善当前融资环境,为中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积蓄能量。科电亿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