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底,“北漂族”马振国随北京公司的搬迁来到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结束了自己长达15年的北漂生涯,在保定这个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城市安家立业。为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探索建立区域创新资源和成果共享机制,助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2015年4月28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这也成为全国首家由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创新中心。如今,经过4年时间的发展,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入驻企业227家,入驻企业年产值突破17亿,成为示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典范。
每天早上7时,马振国起床洗漱完毕后做好早餐,和爱人、女儿一起吃完,7时40分出门,把5岁的女儿送到家附近的幼儿园,然后自己步行到位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公司。到公司的时间差不多是8时,离上班还有半小时,马振国喜欢利用这些时间在网上看些新闻,他说这是公司从北京搬来保定后自己才养成的习惯。
马振国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节奏没那么快了,不像在北京时有上下班途中的通勤压力——早上7时就要出门,路上的时间得1个小时左右,而现在从家里步行到单位只需要10分钟。“通勤压力没有了,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出生于1985年的马振国是山西人,来保定前他在北京打拼了15年,是个名副其实的“北漂族”。2008年,马振国入职北京科电亿恒电力技术有限公司,从事设备的技术调试工作,一干就是11年。2017年年底,北京科电亿恒电力技术有限公司从北京搬到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马振国也跟着来到保定。
马振国说,当公司提出要搬到保定后,他曾一度感到很犹豫。“主要有两方面的担心,一是自己的工资水平,二是爱人的工作。”然而,公司随后的承诺打消了马振国的顾虑:来保定后员工和在北京时工资保持一致,同时可接收家属来公司工作。想到自己和爱人在北京打拼多年,但是过高的房价让小两口一直不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马振国和爱人商量后,两人决定带着孩子一起来保定发展。
“现在看来,来保定这个选择是正确的。”马振国笑着说,“来保定后生活压力小了,保定的消费水平比北京要低很多,现在我们每个月都能攒下一些积蓄。我爱人目前在保定一家科技型企业工作,待遇也很好。同时保定的教育水平也很好,像北京市‘八一学校’还在保定开设了分校区。保定的房价也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内,我们正在看房源,打算在这里买套房。想起以前在北京租住在城中村的日子,现在真的是很幸福,有归属感,可以安心工作,享受生活。一年的时间,我们已经爱上了保定。京津冀协同发展让我们这些曾经的‘北漂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归宿。”
马振国所在的北京科电亿恒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于2005年成立,前身是中国电科院系统所励磁室。公司核心人员均为在电科院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主要从事电机励磁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面向中小型电站、节能环保、垃圾焚烧利用、热电联产等项目。
在北京工作、生活了近20年的科电亿恒副总经理杨成辉,每周一早上从北京赶到保定开始一周的工作,每周五晚上再返回北京家中。他介绍,为了解决公司原生产场地不足这个制约因素,2017年下半年科电亿恒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从北京搬到了保定,入驻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为公司产品全系列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保定电力行业氛围浓厚,在考察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签约、落户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保定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公司的入驻过程也得到了园区的大力协助,2017年11月公司顺利入驻并形成产能。同时,园区在人才引进方面也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才汇聚保定,我们一开始所担心的人才储备问题迎刃而解。现在场地问题解决了,人才问题解决了,公司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可以这样讲,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公司腾飞的新机遇。”杨成辉充满信心地说。
据了解,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最初的建设和运营承载着四项重要意义:一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探索建立区域创新资源和成果共享机制;二是助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优化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环境;三是优化区域科技创新要素合理布局,促进保定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四是在实践中根据地方政府要求和落地企业需求,遵循市场规律有序推进,示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
“目前来看,我们做到了。”保定·中关村项目负责人扈德辉说,“园区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政策扶持、资金注入、人才培养、市场对接。我们要结合企业在不同领域的发展阶段和诉求,进行针对性的创新和服务。”
扈德辉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入,一批像科电亿恒这样的创新企业发展突飞猛进,这让他迸发出更广阔的思路,除了不断加强服务能力以外,还必须延伸创新生态系统的链条,将研发、生产、高端人才都吸引过来。“未来一定是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总部办公展示可以在我们的创新中心进行,高端人才从北京过来,也可以住到我们创新中心的人才公寓。每一个进入创新中心的项目都是一个创新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四年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逐步完善园区服务体系,制定园区、企业服务手册,确保各项政策落实,惠及企业发展,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仅2018年一年,就协助50余家入驻企业申报“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40余家科技型企业争取保定市人社局租金、物业补贴200余万元;协助入驻企业申报保定国家高新区“百人计划”政策,惠及园区高端人才。
“习提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尽管奋斗很辛苦,但是奋斗的过程很幸福,能够把创新作为不竭的动力奋斗下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出一份力,我和我们的运营团队感到我们的幸福更有意义。”扈德辉脸上洋溢着笑容。
从2015年4月28日揭牌启动至今,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累计入驻企业227家,知识产权多达200多件。入驻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超过70%,北京企业占比超过50%,这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海康威视、三菱电机、今日头条、中创燕园、用友等一批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等领域的知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