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双子座大楼里,佩戴口罩的白领们进进出出,行色匆匆,一片繁忙景象。
作为中关村在北京之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目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300多家入驻企业已经全部复工复产,成为保定市第一批复工复产的园区。创新中心复工复产率100%是如何实现的?记者进行了探访。
5月8日,河北十方医疗器械物流有限公司和北京投资机构中航证券、普续资本等进行了第三轮的深度对接洽谈,并将在合作模式、投资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探讨,共同布局全国医疗器械智慧化供应链系统。
“一台骨科手术,需要200件左右的医疗器械,单靠一个人工库管,得需要半个小时到40分钟才能清点出货,而采用我们研发的‘骨科智慧仓’最快三分钟就能准确高效地完成全部流程。”位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河北十方医疗器械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呼雅芬向记者介绍公司年初上线的医疗器械智慧供应链系统。
十方医疗是一家专注于医用物资供应链管理的科技公司。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器械用品需求量很大,公司迅速上线了“骨科智慧仓”,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让以往复杂、低效和以人力为主的医疗器械供应链变得高效智能,实现全流程数据可追溯、自动化出库入库。市场需求旺盛,该公司计划将这个产品推出去,在全国布局异地仓,但资金却成了拦路虎。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管理团队了解情况后,主动给我们打电话,帮我们对接了北京中航证券,他们非常看好我们公司市场前景。中心还协调银行机构,帮我们申请了100万元的信用贷款。”呼雅芬说。
复工复产过程中,很多入驻的中小微企业遇到问题。为助力企业顺利渡过难关,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专门成立科技金融服务团队,充分发挥中关村布局全国的资源优势,帮助企业对接京津等地的金融、投资机构,解决融资难题。
疫情防控期间,正赶上春耕备耕之时,作为一家生产肥料助剂的高新技术企业,河北冀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抓住机遇加紧复工复产,但因为疫情突然,公司原材料储备不足,再加上新产品研发也需要投入,资金出现了缺口。
“紧急情况下,我向创新中心的金融服务团队求助。没想到不到一周时间,就收到了230万元的银行信用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冀森生物总经理杨静说。
不仅如此,创新中心还对所有入驻企业减免了2月1日至3月15日的房屋租金,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同时,还积极协助入驻企业争取补贴和专项资金支持,为企业生产、研发助力。
自从不久前在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中关村招聘专场发布了招聘信息,保定市玄云涡喷动力设备研发有限公司的企业邮箱里,每天都会收到几十份应聘简历,这些简历大部分来自北京高校的优秀本科、硕士毕业生。
“我们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企业,受疫情影响,企业机械加工、航空动力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缺口很大。创新中心积极帮助对接招聘平台,免费让我们发布招聘信息。目前,我们已经和多位优秀毕业生签订了录用协议。”玄云动力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霍向龙介绍。
为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创新中心发挥平台作用,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详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企业复工达产提供精准有效的人才服务。
从3月9日开始,创新中心携手入驻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通过“线上对接、远程协作、专场招聘”的方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网络招聘会。科电亿恒、诺未科技等多家来自京津的入驻企业进行免费注册,及时发布了招聘信息。
“我们还精确梳理企业岗位需求,组织企业参加中关村软件园组织的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中关村招聘专场,为企业招聘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便捷条件。”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项目负责人扈德辉说,创新中心还深入调研入驻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与相关机构就进一步深化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等达成初步意向。
2月22日,线上直播“协同创新汇——保定企业复工进行时”,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分享复工经验,为园区企业复工复产献计献策。
3月20日,举办“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线上对接会”,邀请领域内投融资专家、行业内优秀企业代表、园区入驻企业,围绕前沿技术、市场推广、融资投资等展开线日,携手天津、沈阳、青岛的中关村项目联合举办“产业协同线上对接会”,搭建园区企业与异地企业间技术、市场的合作桥梁,协助重点项目合作落地。
为帮助入驻企业拓展市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特别推出“产业协同计划”。企业提出创新协作需求,创新中心借助中关村资源聚集与产业协同优势,快速搭建合作交流、协作发展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技术、市场等资源共享、高效对接。
作为总部在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九纯健的冷链监控系统主要针对存放和配送疫苗、生物制剂、血浆等医疗用品的保温箱、库房、冷藏车等温湿度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处理、统计、分析,并对冷链流通过程进行全程管理。而作为医疗物资存储、配送企业的十方医疗,正好是其下游企业。
在一场由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专门针对入驻企业组织的对接会上,两家企业一拍即合,达成合作协议,目前正在加紧进行“一对一”的线下精准对接。
“受疫情影响,公司产能一直不能全部恢复。通过参加创新中心举办的产业资源对接会,不仅和中心入驻的几家企业展开了合作,还和京津等地一些企业进行了深度沟通交流。相信随着市场不断拓展,我们的产能很快就会上去。”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宏建说。
截至目前,创新中心已召开16场线上精准对接会,产业服务涵盖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力输变电、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科技服务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