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步伐加快。北京利用全国首创的 “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和组建新型尖端研发机构,提升对津、冀两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天津和河北则借鉴中关村模式,发挥区域优势,“两条腿走路”。三地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稳步推进。
我手中的这个金属框和这块玻璃,就是大家常用的手机的金属中框和手机玻璃,别看这零件不大,加工精密程度要求非常高。以前企业只有采用进口设备才能满足高精密生产,但是当北京精雕科技集团自主研发出了精密数控机床之后包头锅炉,这些高精度的生产设备都实现了国产。
北京精雕科技集团研发成功这样的高精度技术,离不开“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大力支持。
通过建立人才公寓、提供研发资金及贷款贴息等一系列举措,该系统帮助企业吸引并留住了一大批高精尖人才。
作为“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受益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鼓励下,北京精雕科技集团选择将研发部门留在中关村,生产制造环节则从北京迁往河北省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
我们在廊坊基地建成以后,我们的产能翻番了。我们在天津的基地也已经开始兴建。大概在明年基本上就能建成。通过这个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精雕集团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在利用“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北京还先后成立了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和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三家新型尖端研发机构,建成“政产学研用”产业链,将北京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进而带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比如你的计算资源,今天我们用云来解决;你的财务资源,我们有风险投资来解决;数据资源、工具的资源、技术的算法的资源、技术的系统的资源,这些我们在智源这个平台上能解决。这样的话(对)京津冀这块,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辐射效应。
依靠“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一批新型尖端研发机构的带动作用,河北保定、天津宝坻等一批中关村合作园区相继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当地的创新能力。
我刚刚体验的叫做VR骑马机 360度的视野和真实的运动感 仿佛让人觉得真的在驾驭一匹骏马 驰骋在大自然当中 而这样一台能够应用在健身房 骑马俱乐部的设备 就诞生于天津滨海中关村的一家企业。
太和智胜是第一批从北京落户至天津的企业,作为首个将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在天津成功落地的园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不仅帮助太和智胜成功牵手中科院光电院,还为园区内50余家企业对接了清华天津高端院等30多家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
我们会不单单引入北京中关村的企业 我们还会引入相关的科研院所 这些研发机构 让他们落户到我们园区 把我们园区打造成为类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目前天津滨海中关村,已吸引了200多家北京企业在此落户,京津两地科技合作日益紧密。
这里是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作为中关村在北京以外的第一家创新中心,自2015年运行以来已经吸引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227家知名企业,其中半数以上来自京津,到今年年底营业额将突破17亿元。
科电亿恒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是2017年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从北京中关村引进的。企业的新技术和保定当地雄厚的产业基础相结合,让这家仅有70多名员工的企业,今年的产值达到7000万元。
在保定这个地方本来电力的行业也比较多,我们之间形成了相互扶持 相互支持的这么一个气氛 。从北京搬到保定来呢 ,对我们企业的发展应该说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为更好地帮助中关村企业在河北落地,河北各产业园区积极引入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环保等产业为创业者提供全程“中关村式”的服务。
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孵化器、专业园区等平台 ,使得我们两地之间的合作渠道更宽, 项目的引进也更加精准。
目前,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超过7400家,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近100亿元。“中关村”早已不是北京的代名词。一个中关村,三地皆开花,这种一个主体连三地的模式正在逐渐成熟办公家具,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