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塞泵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射线防护铅板办公家具位于山西省沁源县的省级龙头企业目前有5个草莓生产基地,规模达1000亩,在产业链布局上实现了草莓新品种研发、育苗、种植、分拣和冷藏、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在运营体制上建立了企业引领,集体、农户参与的联农扶农机制。
“第一,通过流转景凤镇红源村、沁河镇有义村、韩洪沟村173户农户土地,农户每年有土地流收入33万多元;第二,每年可带动264人就业,人均收入6500元以上,农户劳务收入达170多万元;第三,通过租赁集体资产,带动景凤镇红源村、琵琶园村、紫红村、琴峪村收入5万多元;此外,目前基地使用易地搬迁结余资金和专项扶贫资金,每年可实现48万元保底分红全部统筹用于全县脱贫户。”沁源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介绍说。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一招,也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特”“优”战略,延展产业发展高度,延伸产业发展宽度,提升乡村产业就业带农增收水平,走向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具体办法就是依托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乡村旅游两个引擎,建好联农扶农机制,构筑起共同富裕共同体,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文志说。
乡村产业,农是根本,也是乡村产业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选项。山西不是粮食生产大省,但却是特色农业资源大省,是重要农产品供给大省。如何将小杂粮、干鲜果、中药材等散落在三晋大地上的农业特色资源集聚起来,形成集群效应,是山西特别是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实现兴旺的主要矛盾。
2020年,习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更是为山西乡村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主体多,链主强,产业才兴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石。其中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抗风险能力强,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由此,山西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习嘱托,高位推动农业“特”“优”战略,很好地解决了山西乡村产业抓什么,谁来抓的问题。
据介绍,2023年,山西新培育4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62家省级龙头企业、100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其中脱贫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5.6万家,带动97.39万脱贫人口融入产业链、价值链。
在此基础上,山西省做大做强头部企业,支持组建大型农业集团,推动稷山晋龙养殖、大同牧同科技等7家企业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认定脱贫地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8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00个,新增带动脱贫人口41.33万人实现增收。
小特产做出大文章,同时吸纳更多的就业,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就是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这也是山西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选项之一。
由此,山西围绕设施农业、特色杂粮、草食畜、鲜干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对接脱贫村、脱贫人口需求,实施了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争取农业农村部支持,在云州、平顺等24个脱贫县布局国家产业园、产业强镇项目,打造了旱作高粱、晋南苹果、道地药材、山西谷子4个国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如在沁县、武乡等7个脱贫县建设的山西谷子产业集群,成为丘陵山区群众巩固成果的支柱产业。武乡县羊肥小米公司合作农户614户、1687人,其中脱贫户331户、925人,户均可实现增收7000元。
临汾市吉县车城乡赵村的全程机械化花生种植,采用订单模式与当地龙头企业山西吉美御坊粮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村里建起的600亩花生基地让村集体经济有了好前景,村民们则过上了好光景。
同时山西省以加工业补短板为切入点,全力推进大同黄花、上党中药材等40多个特优农业项目建设,并安排资金2000万元重点支持各地市大力发展脱贫人口参与度高的保鲜、贮藏、分级、包装等产地初加工产业,赋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
新时代农业的溢出功能是生态产品和农耕文化传承。后发地区的生态优势成为脱贫地区发展乡村游康养业的资源禀赋,也为山西乡村产业增加了一片发展的新蓝海。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文件,大力支持全省特别是脱贫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健身等多元业态,扎实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乡村旅游成为山西乡村产业新的增长极。
2023年,山西举办了“尽赏田园 晋美乡村”春季、秋季美丽乡村休闲旅精品线条精品线个精品景点。
其中,运城盐湖区东郭镇“岚山根·运城印象”和晋中左权县“‘红色乡村记忆’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成功入选世界旅游联盟与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联合发布的《2023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成为全球推广中国旅游减贫的经验与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依托太行、黄河、长城三大旅游板块,建成一号旅游公路9797公里,带动了脱贫地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如晋城陵川县以“清凉胜境,康养陵川”为主题,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盛夏时节日均吸纳10万河南人太行山上避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村人口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发展乡村产业的根本目标,也是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的使命担当。
“拓展新机制,提升带动力,利益联结到农户”成为山西乡村产业实现现代化,走出共同富裕路的一把钥匙。
2023年,山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在以前的基础上重构了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有志想做、有事可做、有技会做、有钱能做、有人帮做”的五有机制,明确了财政资金支持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带动帮扶责任,并推介市县、主体联农带农的做法模式,全力打造了“乡村产业共同富裕共同体”。
“五有机制的建设,形成了脱贫人口内生动力和政策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帮扶赋能的合力,实现了人教人干人不干,机制调动千千万的产业发展新局面。”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岳磊说。
2023年,山西省财政安排5659万元,对脱贫地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固投项目、高素质人才进行奖补,对企业贷款给予贴息。推动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扩大,猪、牛、羊等牲畜活体纳入抵质押物范围,建设智慧畜牧贷场景464个,实现了智慧畜牧贷覆盖所有脱贫县。
同时,山西实施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聚焦市场营销、品牌设计、电商应用等产业短板环节方面,持续优化人才队伍,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国家级龙头企业蓝顿旭美投资建成的山西最大的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示范、技术培训、招工就业、订单农业等方式,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带动农户稳定就业、增收致富,基地周边农民的收入是原来的3倍以上,同时带动数百人就业,实现了农户、村集体、企业的共同富裕。
据介绍,该公司在娄烦、天镇等16个脱贫县建设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8.2万亩,仅五寨县基地就实现辐射4个乡镇23个村5054户13348人。